素養導向

NEWS

「如何(不)與生成式AI協作歷史研究」講座

日期:2024年12月14日
 
講者:李卓穎老師/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
 
講題:如何(不)與生成式AI協作歷史研究
 
本次演講有幸邀請到李卓穎老師擔任講者,以「如何(不)與生成式AI協作歷史研究」為題,在其開授相關課程的基礎上,引領聽講師生正確理解運用生成式AI(主要是ChatGPT)學習或研究歷史的助益及限制。
 
2022年底ChatGPT推出後不久,立刻颳起一陣AI旋風,而歷史學界也被捲入其中。李老師試著將AI結合歷史學研究,從而歸納出ChatGPT的三個特性:一定會回答問題、每次回答皆不同、記得先前對話。李老師認為從這三點特性入手,才有機會將Chat轉化為Research。李老師以備料、提問、判斷作為三步驟,藉由提供文獻、資料庫與文字段落,配合有序及組織性的提問,最後則須判斷合理的回答。以上對於ChatGPT的步驟,其實就類同於訓練一位助理或學生,且ChatGPT具備基礎能力,其態度良好也更願意學習。
 
值得注意的是,不能一昧的將資料與文獻灌輸給ChatGPT,應善加利用研究者的本領,帶領其閱讀、理解文獻,進而設定目標。從中延伸出可發展的方向,反覆操作、挑選及給予評價,方可產出一篇AI協作文章。要言之,ChatGPT寫作絕非是完全交給它寫作,應從旁協助,利用自己研究者的本事才能產出正確且合理的成果。李老師最後期許「文科研究者介入生成式AI的領域,不只是與之磨合而成為更能操用工具的人,更應成為資料結構化過程的參與者」。
 
演講後另有實作的安排。李老師請各位同學利用電腦協作一篇AI文章,並讓大家上臺發表。從同學實作與發表成果中,可以得到ChatGPT確有其總結與統整的能力,且若能從旁指導,其成果可能會更加豐富且便利。總而言之,本日演講不僅有助於打破以往對AI的質疑,也告訴我們善用科技如何能與現代接軌。只有不斷精進自身能力,才能使歷史學的教學或研究得以因應時代潮流及發展。
 
文/歷史四 許偉豪